参考文献也起 "幻觉" 了?


最近一项研究 [1] 显示,自 2025 年以来,"幻觉参考文献" 的比例正高速增长。

所谓的 "幻觉参考文献"(hallucinated references)就是将不同参考文献的作者,题目,和链接糅合成一个 "真假混杂" 的参考文献。就像截图中所示的例子,它的作者来自于论文 [2],标题来自论文 [3],而链接却来自论文 [4]。

研究人员分析了预印本平台 ArXiv 上的论文引用该平台预印本作为参考文献中出现 "幻觉参考文献" 的比例。结果显示,"幻觉参考文献" 的比例从 "前 ChatGPT" 时代的 0.01%(主要是 "假阳性案例")上升到 0.025%(确实是 "幻觉参考文献"),而这趋势的快速增长主要发生在 Deap Research 发布以后。

受限于分析样本,研究人员强调,0.025% 是一个低估的数值。也就是说,真实的 "幻觉参考文献" 可能远高于 0.025%。而且,如此快速的增长足以让全球学术社区感到担忧。

研究人员推测,这很可能是越来越倚重于生成式 AI 工具造成的。生成式 AI 工具确实帮助我们在准备手稿时节省很多时间,但我们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来清除它所产生的错误。



Reference

[1] Florian Tramèr, Trends in LLM-Generated Citations on arXiv

[2] 10.48550/arXiv.2305.00944

[3] 10.48550/arXiv.2012.07805

[4] 10.48550/arXiv.2302.12173






Author: WU Guangheng

Founder and Chair of the 5GH Foundation

E-Mail: wu@5gh.org.cn

Document ID: 5GH-2025-000008.R12

Publication Date: 2025.08.26

This article is licensed under a CC BY-NC-ND 4.0 International License

历时 5 年后,Elsevier 对读者报告的问题论文依然“0 处理”

近日,研究人员发布了一项研究 [1] 显示,各出版商在处理读者报告的问题论文时,其效率存在着巨大的差异。其中,Elsevier 旗下期刊在收到读者报告后 5 年依然对问题论文“0 处理”,既没有发表关注声明(concern),也没有撤稿问题论文。


国立中正大学:在家中坐就能被论文砸中?

近日,台湾国立中正大学外籍职员 Mohamed Shaaban 在社交媒体发帖,宣称一篇由他独作的论文事实上并不是由他撰写,而他对该论文的发表全程并不知情。


广西医科大学:编辑要看原始数据,我们就撤稿